6月12日,对72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麦提尼亚孜·毛拉来说,是“重生”的一天。第二天将是他出院的日子,可他与儿子却不急着收拾行李,而是手握三面锦旗,老泪纵横。
查房的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王新来到病床前,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我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以前从电视、报纸上了解汉族人民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怀,我也常常讲给孩子们听,因没有亲身经历,孩子没法真正理解。这次来西安的看病经历,让我感受到汉族人民与我们少数民族的深厚感情,回去了我一定要和老乡们说说我的故事。”
将时间退回到5月16日下午。在西安理工大学南门前,一位维吾尔族中年男子焦急地徘徊在校门前,整整6个小时。学校保卫人员上前询问,才发现这位维吾尔族男子并不会说汉语。望着他恳求的神情,保卫人员拨通了一个电话。
邢向阳是西安理工大学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去年12月从新疆调到该校。接到电话后,邢向阳赶到校门前,用熟练的维语与男子交流起来。“一问才知,他来自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是带72岁老父亲来西安看病的。父子俩都不会说汉语,和医生无法沟通,想到附近的大学碰碰运气,找一位维吾尔族大学生给他们当翻译。”邢向阳说。
邢向阳向当地派出所确认了两人身份后,立刻与男子赶往西京医院。晚上8时左右,暮色降临,身体虚弱的麦提尼亚孜·毛拉老人静静地呆坐在医院门前。
“从那天晚上一直到5月24日老人住进医院,近10天时间,我成了老人的专职翻译。看急诊、挂专家号、办住院手续。”邢向阳说,“老人入院后,我还发动我们学校的新疆学生,组成志愿者翻译队,24小时轮流来医院照顾老人。”
据王新介绍,老人患食管气管瘘,通俗地说就是食管和气管之间有一个小洞,喝水进食都会从食管跑到气管,进入肺部,导致呛咳,刚来的时候情况非常不好。根据老人描述,最近1个月病情加重,在新疆当地医院的建议下来到西京医院。
“我们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闭合了食管气管瘘,手术完第3天老人便可以正常饮水进食。”王新说。
就这样,在西京医院医生护士们的悉心护理和西安理工大学师生们的热心帮助下,老人的身体一天天好转。转眼到了出院的日子,老人坚持要感谢每一位帮助过他的人。
6月12日下午,从西京医院的病房到西安理工大学校园,老人用刚刚学会的蹩脚汉语一遍又一遍说着“谢谢”。
三面锦旗,一面送给西安理工大学;一面送给邢向阳和接力照顾老人的维吾尔族学生们;还有一面,送给西京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陕西日报记者雷魏添 通讯员 王凌云
(责任编辑:杨帆)
链接
http://www.sxdaily.com.cn/n/2017/0613/c266-6198433.html